第十章 回鹘的西迁

上面谈到唐太宗贞观四年一举灭亡了东突厥。不久太宗出于政策上的考虑,再立其可汗使据漠北故地。之后,东突厥随其势力之消长,屡屡侵唐,或远征到粟特之地。同时部下又屡屡叛乱,至玄宗天宝初,遂为其部下回鹘部所灭。

回鹘部也为突厥族,在此以前即唐太宗时已具相当势力,并与唐通好。回鹘统一漠北后不久,唐为“安史之乱”所苦,得回鹘援助方才平定之。其后百年间,回鹘对唐极为横暴跋扈,唐深受其苦。其间回鹘虽有时出兵直到粟特之地,但其势力大体同于东突厥,限于以鄂尔浑(Orkhon)河流域为中心的漠北及漠南长城边塞之间。同时并与阿尔泰以西的部族不断进行斗争。

到了唐武宗时,公元840年前后,回鹘内乱频仍,由于黠戛斯乘机寇掠,遂灭亡,部族向各方逃散。其中一部分西迁据有天山山脉以北地方,经过二十余年之后,遂南进占据高昌,在此奠下了以后所谓高昌回鹊之根据地。以后回做在天山南路的势力急速发展。未几,龟兹及其它诸国也归其占有。据某伊斯兰教史家之记载[1]10世纪中叶起据有喀什噶尔和位于今七河省楚河畔的巴拉萨衮城(今之托克马克近旁,《唐书·地理志·道里记》中的裴罗将军城)、进而占有锡尔、阿姆两河间的地方、之后从属西辽(见后一章)并一直存在到13世纪初的突厥族的黑汗王朝(Karakhanids)被认为是回鹘部建立的王朝。另外,别的伊斯兰教史家[2]谈到回鹘部于10世纪占有从波斯东的呼拉珊(Khorasan)州直到高昌的广大地区,都于龟兹。《金史》中[3]也证明,辽代时回鹘据有巴拉萨衮之纪事。该处回鹘是从天山南路进据的,还是与其不同的派别,或者因是同族概而括之说的,这些都不太了然。

回鹘据有天山南路以前,与其同种的突厥族之势力已及于此地。这一点上面已谈过。那时无疑他们中已有进入这些地方的。但回鹘部从漠北迁居此地仍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他们迁到这里后抛弃了原来的游牧生活,转入定居成为城郭之民,自已占据这些地方。这一点与以前北方人臣属该地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虽几度被置于北方民族势力之下,但其居民依然为亚利安系的天山南路地方,至此遂在人种方面发生变化,原来之居民或被驱逐,或集体地被杀戮,残存下来的也因与新来部族杂婚而渐次失去其特点。于是这里开始称为突厥斯坦,突厥人的国家出现了。


 



[1] Ibn el-AthirKamil ur-Tavarikh(《史集》)。BretschnèiderMediaeval Researches(《中世纪研究》),Ip.252引用了本文。

[2] MassndiLes praires d’or(《金牧场》)。Barbier de Meynard译本,IP.288。拙稿《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摩尼教徒祁愿文断简》(《桑原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收)。

[3] 《金史》卷一二一《粘割韩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