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亚历山大的东方经略
与巴克特利亚及安息

波斯阿赫买尼亚王朝的势力为马其顿的英雄亚历山大大王之东征所粉碎。公元前331年在高伽米拉(Gangamela)战败后,其王大流士三世逃到东方,为巴克特利亚督办柏萨斯(Bessus)所杀害。亚历山大又讨伐柏萨斯,于公元前329年进人巴克特利亚,更穷追越过药杀水。在三年的活动中完成了经略从巴克特利亚到索格底亚那的事业,于药杀水河岸以及其它诸方筑有同样的亚历山大里亚城。此地一般认为相当于今之霍占德(Khodjend[1]。亚历山大的远征虽轻易地席卷了波斯,但在这里却遭到了败北,大王本人也陷入危地几乎不能脱身。平定索格底亚那后,大王返回巴克特利亚,并以此地为根据地,于公元前327年挥师南下,攻略印度。其后四年,即公元前323年突然病死在凯旋途中。以亚历山大大王之武略及其将士血汗换来的马其顿所属各地马上陷入内乱,世界大帝国之梦想因之烟消云散,出现了割据诸方的武将独裁政治。公元前306年,塞流克斯·尼卡托尔(Seleucus Nikator)攻占巴克特利亚,便入侵印度,为孔雀王朝(Maurya)之始祖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所击退,不得不放弃印度河到Paropamisus的地方而媾和。不久,公元前301年塞流克斯统一了马其顿所领全部亚洲地方,建立了塞流克斯王朝。之后50年间,关于巴克特利亚无任何记载。到公元前256年顷,安提奥克斯二世(Antiochus II)时代,大夏知事狄奥多德(Diodotus)背叛塞流克斯朝,建立了所谓的大夏国。但此地依然是在希腊人统治下。几乎与此同时,即公元前248年顷,大夏西邻的安息毅然推翻了希腊政权,建立了安息人的独立国家。

安息人无疑属伊兰人种。此时有该国人名叫阿萨息斯(Arsaces)者从本国被逐出,逃到乌浒河流域的同族Dahae种之间。他竖起了反抗安息境内希腊人暴政之大旗,后返回本国,杀掉知事,建立了阿萨息斯王国。所谓阿萨息斯王朝是以相当于现在Tedjend河或Atrek河的Okūs河流域为根据地的,汉史之安息国即指此。

现略述其后之大夏情况:公元前245年顷,狄奥多德二世立,不久,公元前230年顷,有名叫尤提狄毛斯(Eutydemus)者篡其位。稍后,公元前223年塞流克斯朝的安提奥克斯三世(Antiochus III)即位,征安息王阿尔塔巴奴斯(Artabanus),并于公元前209年顷征大夏,破尤提狄毛斯军。这时大夏以要召药杀水彼岸的斯基泰游牧民进行援助来威胁安提奥克斯三世。如前所述,大夏是东方希腊势力的前卫,此地如落入他们所谓的蛮族手中,希腊人之势力也就完了。所以安提奥克斯三世遂与尤提狄毛斯缔结和约,承认他对大夏的统治,并率军进入印度。

大夏王尤提狄毛斯之权力达到何地并不清楚,但依其货币的分布情况来看,他不仅领有大夏和粟特地区,其权力并达到南越兴都库什山的一些地方。继尤提狄毛斯之后嗣位的为著名的狄米特里乌斯(Demetrius),他于公元前190年顷即位。此王曾越过兴都库什山占有包括喀布尔到旁遮普一带的北印度的大部分。斯脱拉波[2]也记述说希腊人凭借大夏之肥沃和优越地位成为Aryana及印度诸方之领主。这点,一部分应归功于弥兰陀(Menander),另一部分应归功于狄米特里乌斯。所谓弥兰陀即巴利语佛典中之Milinda和汉译佛典中之弥兰陀。

希腊人的势力南越兴都库什山达到喀布尔河流域,并在那里继续维持下来,从而为希腊文化多少移植于印度奠下基础的为狄米特里乌斯时代。前此如亚历山大、塞流克斯、安提奥克斯等虽也曾侵入印度,但都不过是一时之现象,未曾对希腊文化光被岭南之地起到什么明显的影响。在这一点上,狄米特里乌斯岭南经略值得注意。

这样出现了大夏领有岭南岭北广大地区的极盛时期。巴克特拉城(Bactra)作为其首都也十分繁荣。公元前174年领趁狄米特里乌斯经略岭南之际,尤克拉提德斯(Eukratides)于大夏反叛而即王位,并与狄米特里乌斯进行长期的争夺战,结局以狄米特里乌斯之失败(于公元前160年顷为尤克拉提德斯所杀或赶下台)而告终.但尤克拉提德斯在战胜狄米特里乌斯的凯旋途中,于公元前156年顷为其子阿波罗多特斯(Apollodotus)所杀,阿波罗多特斯不久又为其兄弟赫里奥克勒斯(Heliocles)所杀。赫里奥克勒斯为希腊人所建大夏王国的最后君主。

这时期索洛底亚那的情况因缺乏史料而不清楚。在大夏末期诸王时代,其统治似还达不到那里,而药杀水彼岸之游牧人种则渐次扩展其势力于此。

当大夏处于上述混乱状态时,其西邻安息乘机发展。阿萨息斯一世在位仅二年就战殁。其弟提里达特斯(Tiridates)即位,渐次有所发展。塞流克斯朝之塞流克斯二世曾对其进行讨伐,但提里达特斯得到一部分斯基泰人的援助而获胜。此次胜利实际上意味着安息之独立。

安息的首都希腊人称之为Hecatompylos,汉人称之为喝克汤白洛斯(译者按:原文如此!)。提里达特斯不喜欢其首都之希腊色彩,而打算迁都于形势险要的达拉(Dara)城。这表现了要驱逐希腊文化而发扬安息文化的精神。

其后经过三世,著名大王米特里达特斯(Mithridates),公元前174136年当位,为安息国之极盛期。开拓了东越兴都库什山到达印度河流域,西及幼发拉底河的广大版图。这是因为上面谈到的大夏末期之内乱和塞流克斯王朝西方多事、无暇东顾的结果。

米特里达特斯之后,其子符拉达特斯(Phradates)二世立,又与塞流克斯朝相争并破之.但他在这次战争中因招来斯基泰部族人而种下祸根,并在与后者之战斗中败殁。利用斯基泰人之勇武是安息朝兴起以来之惯例。不仅安息如此,大夏在危急时也曾要借其援助。以后,同样的事情历史上尚有过多次,这一点正如中国与塞北人之关系一样。要之,亚细亚开化与未开化民族之对立是古今常见之现象。之后,新王阿尔塔巴奴斯二世立,此王也在与斯基泰族中之吐火罗人(Tochari)的战斗中于公元前124年顷战死。

此处之吐火罗族不外就是斯脱拉波[3]所记“斯基泰人中最有名的为夺占大夏的AsioiPasianoiTokharoyiSakarauloi等来自药杀水彼岸的”四部中的吐火罗。这些斯基泰族渐次南下,并夺取大夏。该地希腊人势力(前述之赫里奥克勒斯王是最后的一个)不得不退到兴都库什山以南。

大夏之希腊人实际上从狄米特里乌斯和尤克拉提德斯之后已次第移到岭南,特别是犍陀罗(Gand­āra)地方,从而大夏渐渐空虚起来。总之,亚历山大东侵以来近二百年间,占据伊兰文化发祥地大夏的希腊人,最后被逐出此地。


 



[1] Tomaschek,同上书,页122Schwarz,同上书,页47-51

[2] 《地理书》,X.I.C.XI

[3] 《地理书》,XI.C.VIIII